7月21日,教育部召开年中推进会,盘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战略任务进展成效,部署推进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会议要求以全新的教育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试点带动《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是《纲要》的首个落地周期,是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最初一公里”,承担着开篇布局的重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年中推进会以及此前7场调研座谈会的召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全面准确把握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力彰显了教育系统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形成高质量开局起步之势的坚定决心。
今年以来,教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抓住教育强国建设开局起步的关键期,显著提升判断力、执行力、预见力,以实干精神和科学方法攻坚克难,展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改革意识和行动自觉。各地各校聚焦重大关键问题,以试点为关键和抓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年中推进会等系列会议的召开,对全国范围内重大建设任务推进情况进行了把脉、摸底和全方面盘点,不仅校准了改革航向、总结凝练了经验、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底气,也将有力促进改革思路举措迭代,形成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系统合力。
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以全新的教育观深化对教育价值使命的思考,要紧扣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要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更加注重实效。
方向决定道路,目标凝聚力量。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聚焦靶心、精准发力。面对教育发展底层逻辑的变化,要从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出发,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全新坐标中,把教育发展的小逻辑摆放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深化对教育价值使命的思考。要透过“三大属性”把握教育“质”的方向,更要透过“三大属性”检验教育强国建设的成效。具体而言,是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回答好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多样教育需求、让人民满意的问题,回答好高端人才培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改革越是向前,越往深水区挺进,越需打破路径依赖的桎梏;越遇攻坚期挑战,越要以“换打法”破局,以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和活力。改革推进到今天,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做好工作的时候,没有现成的作业可抄,必须主动打破思维惯性、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式局限。不仅要有勇挑重担的担当,以“逢山开路”的勇气,去触碰深层次矛盾,又要有破解棘手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准施策的智慧。必须紧扣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改革落在关键处,以精准突破实现整体跃升。面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既要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又要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强化综合集成、总体布局,形成协同发力的态势。只有以科学的思维、路径和工具推进改革,才能避免盲目性、减少试错成本,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效果落地。
教育强国成于实干。要把强执行贯穿改革全过程,让重实效成为工作总标尺。如期建成教育强国,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迈入从顶层设计向落地攻坚迈进的关键阶段。要以目标导向锚定方向、以结果导向校准路径,强化“交账”意识、加强调度诊断,压实担当责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打折扣落地见效,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国家之需、人民之盼。
教育强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改革难题不是绕过去的,而是闯过去的。让我们坚决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落实好年中推进会的部署,不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开新局见实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