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工作 > 学会动态 > 学会要闻 > 正文

落实三年行动计划 适应职业教育智能化新需求——新技术嵌入“五金”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发布日期:2025-07-21


7月1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新技术嵌入“五金”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松,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叶波,学会副会长刘建同、王扬南、宋敏、何秀超、花景新等出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改革举措,落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关于智能化创新的有关共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需求,紧跟产业发展新趋势,探索AI大模型、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嵌入教育教学关键要素的改革路径,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张峰在致辞中表示,发展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需要教育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双向认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体系化推进产业人才培养上,拥有独特优势和实施基础,本次会议的召开也充分体现了学会的使命担当。中国电子学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协同创新机制,联合重点高校、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等专业团队,共同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并形成培训、认证、就业、晋升的人才服务体系,为未来产业从业人员提供终身技能更新通道。

刘超在致辞中谈到,新技术嵌入“五金”建设座谈会的召开,既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也是呼应职教战线的核心关切。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在推动新兴技术有效嵌入“五金”建设方面,既有责任也有优势。下一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指导下,高教社将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职业教育教材编研的长效机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教材特邀编审委员,为服务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鲁昕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座谈会是学会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创新数字化教学新生态,助力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适应智能化创新需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校、问计于企的生动实践。她强调,要深入推进新技术嵌入“五金”建设,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促进校企供需精准对接,共同探索新技术融入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师素养及实训基地的需求导向型实施路径;要建立高阶思维模式,面向“十五五”教育强国建设,培养创新思维、交叉思维、系统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要着眼“四个未来”建设,围绕打造未来教师、未来课堂、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中心,构建“生-师-机”三元协同的新生态;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动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链和岗位群构建专业群,培养适应智能化创新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学会秘书处冯会、胡伟、田金鑫、翟玉锋等4位同志围绕AI大模型、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具身智能作汇报交流,系统阐述了“四项技术”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6所职业院校代表围绕四项技术提出了关键需求,明确了“五金”建设中实训场景缺位、师资数字素养不足等痛点。

华为ICT教育研究院院长谭方、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产教融合业务总经理李晓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卓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荣良、中联资产评估集团CTO董甫耸等5位头部企业代表介绍了技术供给及应用场景。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卢静、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培训中心技术负责人张玉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田霖等4位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单位专家就新技术助力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进行了指导。

在校企双方互动交流环节,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等4所职业院校的校级领导和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头部企业的代表,围绕产教融合与人才需求、新技术嵌入“五金”建设与“双千”计划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来自全国高水平大学、科研单位、头部企业、职业院校和学会分支机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